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新镇,主体建筑群主要由教学楼、综合楼、餐厅、体育馆、架空连廊等几部分组成。设计延续了原有基地的建筑肌理,根据学校功能空间动、静的需求,通过不同尺度、不同开敞程度的庭院、廊道和运动场,将教学、办公、运动空间串联起来,建筑形态及外部空间的塑造注重与城市的融合。
小学位于安亭新城门户的位置,为了应对大流量的城市道路车流,将操场设置在靠近主干道的东侧作为过渡,开阔的运动场也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面。操场旁边草坡形式的地台,从初始“坡”的概念演变为阶梯式,以植草台阶结合混凝土收边,既保有坡地的形式,又满足运动场看台的功能,是一种地景式的基础设施。小学处于上海与江苏的边界处,设计挖掘传统江南水乡的地貌特色,以院落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使区域原有空间特质得以延续。建筑体量的后退释放、地势的自然过渡、建筑形态的高低变化均是从大自然空间中获得灵感。与此同时也打开了城市空间层次展示的一扇窗,课间时,运动场、坡地草坪、平台、南向走廊等空间都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地。
学校的功能空间有动、静的不同需求,设计的重点是在空间关系上体现出变化和不同的可能性。团队充分考虑了师生的心理感受,空间设计注重收放,通过不同开敞程度的庭院、廊道、运动场地的有机组合,使室外空间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多重空间的设置,引导孩子们在各种空间中探索。进入校园,首先经过连接整个校园的连廊,三个五边形的庭院空间依次展开。半开敞的廊道具备双层交通空间,同时也是课间活动的重要空间。教学区设有人文、科技、和艺术三个主题庭院:对间距、日照要求相对较低的三组专业教室环绕在庭院周围,餐厅、综合楼也各自设置天井式的庭院,引入天光。
由于教育建筑的普遍性和规范性,教育建筑的侧重特别是为公办学校设计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许多其他类别的文化建筑或地标建筑。在本案的前期规划设计、建造、和投入使用以来的后评估过程中,设计团队关心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校园空间,更大程度的塑造和启发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活动、身体感知和心灵触动。教育不仅关乎知识,更关乎人的身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同济实验小学是一次教育空间与教育理念的双重实验。
来源:上海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sh.ctiku.com/school166/996.html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育龙国际学校网为第三方教育信息发布平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