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国际学校 > 上海公办学校大全 > 黄浦区 > 上海黄浦区新凌小学

上海黄浦区新凌小学学校介绍

DOMESTIC SCHOOL INFORMATION
上海黄浦区新凌小学    http://sh.ctiku.com/school1286/    2019年05月29日

  我们的学校前身是私立“晓明小学”,1956年易名为新肇周路小学,2000年7月江南学校小学部并入新肇周路小学,9月更名为新凌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2628.8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9.61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415人,在岗教师5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6人,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41%,青年教师44.2%获得大专学历,30.2%获得大本学历,23.3%教师大本在读。学校有6位教师是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区骨干教师1位。2005年暑假大修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拥有多功能室、阅览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劳技专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与设备。

  文明、团结、开拓、进取”是我们的校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是我们的教风;“文明、乐学、活泼、健康”是我们的学风。

  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做人,善于交往,学会学习,善于创新,主动发展的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学生。学会做人就是:明辨是非,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养成文明行为好习惯。

  学会学习包括: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逐步养成书写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的写字习惯。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勤思考、爱质疑、会合作、能探究。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善于创新指的是:善于观察生活,发现新事物,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以德为本,一专多能”的队伍建设

  围绕着“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面广,业务精良,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务实创新”的队伍建设目标,学校制定了“师德为本,科研领先,发展特长”的校本培训目标。先后提出了“爱岗、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目标,拟订了学校诚信办学的目标以及教师一日常规二十条。根据这些目标,学校每年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并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组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做到三个结合:

  1.注意宣传教育与学习讨论结合。通过讨论与学习,对师德规范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人人认准一个方向去努力,在学习中达到自我教育。

  2.将师德教育与师训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学校师德培训工作计划,将它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新凌教育论坛”在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3.注重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结合。每月由各部门分管领导结合日常师德表现,进行评估。个人评优与文明组室评比实行师德重点条款一票否决制。学校领导定期进行讲评,引导大家及时纠错。

  几年来,围绕“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以创文明组室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以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为平台,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展示,教育论坛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的教育活动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与诚信教育,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学校初步形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良好局面。学校自2003年至今连续被评为黄浦区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黄浦区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

  学校要有特色,教师就要有专长。我们以学生发展需要、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三维着眼,以艺术沙龙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了绘画、摄影、合唱、工艺、课件制作等的培训。让艺术沙龙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个平台。

  近三年,学校有2位教师获市园丁奖,6位教师获区园丁奖,2位教师获区“三八”红旗手,语文大组获区巾帼文明岗,数学大组获区新长征突击队,今年的三年级组被评为区学习型团队。

  “以纲要落实为主线,以行规训练为抓手”的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框架以“自理、自律、自主、自学、自强”的“五自教育”为主旋律,以“养成道德好习惯,我做合格小公民”的分年级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学礼、明礼、循礼”的过程中,把道德约束变成个人自觉行为。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各种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还与社区单位联手,开展社会实践。在学生中分年级组建交通宣传队、“119红孩子”消防队、敬老服务队,在宣传法规、逃生演练、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法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本学期我们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优势,着眼于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和帮助队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工作,逐步培养队员的行为规范。今年3——6月,我们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努力构建和谐少先队活动、组织、文化体系,全面活跃学校少先队各项工作。先后开展了“养成一个好习惯,争当新凌好孩儿的良好习惯养成月;读好书、明是非、扬美德、促和谐的读本好书学习月;食品卫生从小抓起的食品安全卫生月;颂民族魂、唱中华谣的传承民族精神月”的活动。同时还通过星级值勤工作,逐步优化了学校值勤风貌。

  我校在校内外积极开展了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获得了种种殊荣:

  四(1)卞家俊同学,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五(6)龚轩弘同学,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优秀少先队长称号。四(1)中队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红旗中队称号。五(3)中队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红旗中队称号。三(1)中队红星小队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优秀小队称号。三(4)中队飞鹰小队被评为2006学年度黄浦区优秀小队称号。

  “课改引领,实践探索”的教学研究

  实施新教材以来,我们开展了以学校为研究中心,教室为研究室,教师为研究者的校本培训。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题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通过每月一次的学科教学研讨,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比武,每学年一次的半日开放活动,组织全员研讨,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

  学校《磁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种植实践活动》作为中央教科所《中国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的子课题,获得二等奖,入选《国家科技活动方案库》。《构建和谐家校策略研究》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的区级课题,分别获得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学校目前还承担了数学、德育、科技的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

  今年我们借助区教学评价所的专家指导,将在下半年在全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测的实践研究。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针对新教材特点,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开展优秀自制课件的评选,促进多媒体与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让高年级学生走进电子阅览室,通过网上查询,课内外结合,丰富和补充课内学到的知识。

  目前学校青年教师方静是区骨干教师,还有14位教师分别参与了学校的组长带教、特色带教工作。青年教师100获得大专学历,28%获得大本学历,18%教师大本在读。

  我校青年数学教师王慎作为上海市代表,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学评比获二等奖,青年语文教师张洁制作的课件在区的评比中,获得最有创意奖。今年,青年教师黄燕、李萍、戈芳静分别在语文、体育、美术学科比武中获奖。

  “普及中提高,传承中发展”的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注重培养科技特色人才,并形成了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为特点的科技“四小特色”。近年来,我校在“四小”基础上,以发明创造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近几年,学校已进行了“鞋文化”、“船文化”、绿色卫士”、“道路设施改进”等系列主题活动。今年,我们搞的是水生植物与水生小动物的养殖活动。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翻阅资料自编科技小报、爱动手动脑、勇于创新的习惯。我们还邀请城建设计院、708研究所的专家来校指导学生的方案设计,提高学生科技活动质量。

  近三年来,我校连续在上海市青少年创造设计竞赛,市英特儿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好成绩。其中,一人获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二等奖,七人获全国海尔科技奖三等奖,16位同学参加第18、19、20、21、22届上海市青少年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5人获上海市宋庆龄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一、二、三等奖,205人获9、10、11、12届上海市小学生创造发明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8人分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银奖、铜奖。学校获上海市首届气象科普校园行决赛第一名。

  由于科技教育成绩显著,学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创造发明重点学校,上海市气象科普特色学校,黄浦区科技特色示范学校,黄浦区绿色学校。

  学校取得的这些办学成绩,包含了全体教职员工多年来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的心血,也包含了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关心支持。现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根据新的三年办学规划,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来源:上海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sh.ctiku.com/school1286/6594.html
关于我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育龙国际学校网为第三方教育信息发布平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19 育龙国际学校网 www.cti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79号
沪ICP备1300234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