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带给学生的成长收获:
用英语再也不必大脑“翻译”了
在这里的几个月,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所优质国际高中,这里的学术水准是毋庸置疑的。全英文授课、发言、答题——这造就了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也很好地促进了英文思维模式的养成。相比之前在大脑里所做的生硬的“翻译”工作,现在我对外语的使用变得极其流畅且自然。对于一些与国内重合学科如数理化等科目,这里的教学更偏向于实用性和知识的广度,积极鼓励我们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去探索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校还开设了一些相对独特的课程:经济的学习让我们原本一团混沌的大脑逐渐对社会的金融状况和经济学理论有了清晰而明朗的轮廓,虽较浅显,但思考此类问题的能力已在短短几个月中养成了。而对于C.T(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和TOK(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一类的课程,向我们传导了哲学和逻辑学的概念,鼓励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理智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很多人误以为,国际高中对学术成绩要求不高。事实上同国内学生一样,我们都需要通过刻苦学习,才能达到学校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想在学术方面取得好的结果,无法有任何松懈和懒惰的。
学习方式与大学模式无缝衔接
就学习而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这里对“无缝衔接”理念的实践。仅仅作业这一项,我们就感到和国内教育的大相径庭:我们学会用英文写学术论文,学会以邮件甚至视频、海报的形式上交作业,学会用PPT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了在公众面前演讲。我们见识到了小组合作项目,体验了选修制,感受了极为严厉的考试制度。
这点点滴滴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较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不知不觉缩短了我们和大学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提前3年开始适应那些陌生且不同的学习方式。对未来的我们来说,大学的开始仅仅意味着换了一个地点,所有本质上的东西其实仍与高中完全符合。我们得以花更多地时间投入到学术课程中,而不是为了邮件的格式、论文的用语、演讲的措辞等问题焦头烂额。
活动的收获无法用分数衡量
一个优秀的“Team player”会树立起更踏实可靠、合群高效、组织和协调能力出众的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好感和机会。在“考试至上”的大背景下,学校很容易忽略这方面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自己默默努力,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采纳他人观点的个性。
这里所倡导的西式教育,则是对于团队协作精神的推崇,无论是一起演讲、写论文、拍视频、研究课题,还是参加比赛,都让我们体会到齐心协力奋斗的乐趣和共同收获成功的幸福。我们学会如何通过取长补短来节省时间,学会如何根据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合理分工,也学会如何利用有效的协商来化解矛盾……
团队协作,让我们更了解身边同学的特长和能力,在竞争之余诞生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友谊。同时,我们也得以更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优于他人的天赋和劣于他人的短板,从而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潜能,改善自己的不足。这些丰富精彩的活动,并不是像常人所想的那样是在浪费时间或是做与学术无关的玩乐,很多活动对各方各面的要求都极为苛刻,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许许多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所得的收获也是无法以分数来衡量的。
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人
虽然高中3年才刚刚开始,但我已初步看到学校对于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在学习生涯中永不丧失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努力成为一个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大胆无畏而又冷静严谨的人;它摒弃沉默寡言和维诺退缩,鼓励我们一次次彼此智慧的火花在热烈交融和碰撞中,锻炼我们敏锐的头脑,激起我们雄辩的激情;它推崇我们成为既会学又会玩、既有优异成绩又有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的人;它让我们具备社会参与感和公益责任感,学会关心所处的社会和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上海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sh.ctiku.com/19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