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导师:
改革是一种方式,着眼点在未来。关于怎么改,众说纷纭,具体政策还未落地前,我们还是静观其变。今天和大家探讨的是,在中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下,男娃和女娃的不同优势。
2016年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讨班"在京开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会上强调了两点内容: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考改革作为2017年的工作重点。
2、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众所周知,中考是幼升小、小升初的指挥棒,任何相关的风吹草动都会激起千层浪。
虽然目前上海还未出台具体的中考改革细则,但参照已经出台的上海3+3高考改革方案,以及北京先行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细则,可以预见这样一个大方向——未来,认真学好每一门学科,雨露均沾的"均衡娃",才是大势所趋。
改革是一种方式,着眼点在未来。关于怎么改,众说纷纭,具体政策还未落地前,我们还是静观其变。今天和大家探讨的是,在中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下,男娃和女娃的不同优势。
小升初阶段"奥特曼"打天下
我们拿代表上海初中"高、精、尖"水平的四所学校(华育、兰生、上外120、市北理)来说,统计下这4所学校的男女招生比例。
较平均的是上外附中,1:1的比例谁也不偏心。
华育和兰生男女生比例接近,在2:1左右,对男生略偏爱。其中兰生共录取男生154人,女生69人,其中理科班36男5女,华育科技班39男8女,理科班41男6女。
较"偏心"的来了——市北理科班,男女生比例在6:1,两个班男生共45人,女生7人。
都说男孩成熟晚,女孩成熟早,不过在小升初阶段,名校对"奥特曼"男娃的偏爱,有点明显。
中考改革在即,女孩实现逆袭
熬过小升初,又是一片天!
2016年的中考,被戏称为"满分时代",夸张成份是有一点,不过未来中考从“拔尖选才”到“考验基本功”转移这一点是无疑的。
这对做题细心的女娃来说,绝对是更加具有优势的,这从今年的中考状元、文理科两位高考状元都是女娃就可以看出。
同时,今年的中考还显现出一大特点,就是理化分差逐渐减少,满分比比皆是,倒是平时不怎么受待见的语文,跳升成了“拉分项”,“得语文者得中考”,这样的中考谁更占优势?答案不言自喻。
男娃的家长表示不服,"均衡娃"可以拼裸考,那”理化娃“可以拼自招啊,高考不还有综测嘛!
我们来看看2016年综合测评的情况:
除了理工科大学“交大”、“华理”以及“财大”,女生比例分别是43%、40%以及45%,其余学校的男生人数均低于女生,连“同济”这样的工科大学,女生比例都达到了57%!
“复旦”是一所文理综合院校,男女比例相仿(较多也只是女生略多)。但现在复旦本部(不含医学院)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37:63,考虑到裸考会有更多的女生考入,男女比例可能达到1:2以上。
“华师大”、“上外”这两所,本来女生就多,在综测中女生招收比例高达70%以及82%。
看完不服?我们再来对比下2014、2016两年综测的招生数据:
综合评价是参考高考成绩来筛选的(高考成绩占60%,面试占30%,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所以,高考难度降低,越来越注重基础,让女生的比例在综测中凸显出来。
今年是3+1高考较后一年,以后改成3+3模式,英语能考两次取其高,这对男娃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是别忘了,以后3门主课里有两门都是文科,原先男娃的优势项目物理化学就算全选加起来也才140(每门70分),而语文英语加起来就有300分,分分钟被追上。
较后说两句
小编以上的分析虽不是空穴来风,但也仅供家长们参考~
其实,只要是牛娃,并没有绝对的男女生优势之说,均衡发展才是王道。社会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全能型、复合型的人才是"香饽饽",偏向单一领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发展。
但是男娃女娃的家长们,有些准备还是可以先开始的:
男娃家长: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所以家长要试着平衡好男孩的“多动”天性与应试教育的死板性。
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
跟随中高考改革步伐,早早把男娃在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语言上的天赋给挖掘出来,这也是之后无论在校园还是职场永久受用的技能,是根本之道。
女娃家长:
数学很重要,但投入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性价比。如果难题理解上有困难,那就把重点放在基础题和难度中等偏上的题。在语文和英语上的优势要继续保持。
如果你家女娃是一个”细心、耐心、专心“的均衡娃,那么恭喜你,接下来的升学道路你可能会比其他家长更加轻松一点。
发挥女生早熟、组织能力强的特点,多多参与校园活动,多多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组织能力,这也是个不小的加分项。
如果”不幸“,你家女娃是个标准”女汉子“,考试甚至比男娃还粗心,那就要及时想好对策了,能纠正尽早纠正。